內容目錄
IPPA攝影得獎作品
攝影技術無法突破的7種常見原因 |
攝影跟很多技能一樣,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很順,但過不久就會進入撞牆期,也就是所謂的瓶頸,也有很多人已經學習攝影很多年,甚至相機也已經從手機攝影升至專業單反,但為甚麼拍出來的照片總好像平平無奇,沒有太大改變呢?
其實大部分原因來自於心態的轉變,可以參考一下這7個常見的原因,思考一下有沒有不小心犯了這幾種常見的狀況呢?
畢竟要學習攝影要更上一層樓,技術只能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要用心觀察,並且認真生活,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去尋求解決方法!

1.太常拿別人作品和自己做比較
在攝影剛入門的階段,我們會不自覺地把作品與周圍認識的攝影愛好者或者在社群平台看到的照片作為比較對象。儘管從別人身上可以獲得不錯的靈感,但可能也同時限制了作為攝影師,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而最糟糕的地方還在於,我們也有可能會以別人的審美,來評判自己作品的優劣,所以這種為”自己設限”的做法,就有可能最終會導致作品千篇一律,更別說是進步了。
所以我們應該在學習模仿厲害作品的同時,一步一步地將自己的喜好逐步融入到作品中,從對光影的潤飾、畫面中的線條、構圖傾向甚至是色彩的掌握,而不只是一昧的模仿,畢竟你的喜好都是形成個人照片風格的重要因素。也因為如此,明顯的風格也才是衡量攝影技術進步是否有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也是攝影師與普通攝影愛好者的區別之一喔。
2.說的一嘴好攝影卻沒有實踐
一樣都是自由業,但攝影師與其他自由業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畫面必須是由自己的腳走出來的,著名戰地攝影師 Robert Capa 說過,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 – Robert Capa 意思是如果你的相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不夠近。當然裡面可以被解讀成各種含意,但我相信至少其中的一點,就是你必須去身體力行的去實踐、去靠近以及去感受。
偏偏我們在學習攝影遇到瓶頸時,第一個念頭應該是「該換相機了?」「是不是我的鏡頭不夠好?」而不是發現自己練習的火侯還不夠,觀察的不夠仔細,還沒有很用心的去生活,也許你很懂光圈快門,但是再精闢的理論,都需要被實踐才會有意義。

3.太容易被朋友圈的點讚次數影響
現在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是低頭族,我們也都習慣吃飯前讓手機先吃,生活大小事都放在朋友圈,可能也包括你的攝影作品,但是往往我們po了作品後,都會期待在朋友圈得到受歡迎的評論,或是破千讚,如果按讚人數寥寥無幾,通常心情可能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有可能失去信心,不敢繼續po文或是繼續累積作品,這樣其實很可惜。
因為社群平台通常都有自己的演算法,po文的效果可能也會因為受眾上線時間影響,所以不一定是作品不好,更何況,你可以問問自己,當初開始拍照是因為朋友圈的按讚嗎?如果是,那你就要去研究平台的演算法,創造受眾會喜歡的內容貼文,但如果不是,那你又何必這麼在意呢?只要持續精進作品的質感,就算朋友圈沒人點讚,我相信你一定也是個受歡迎的攝影師。
4.沒有空杯心態持續學習
所謂空杯心態,就是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整,清空過時的,為新知識、新能力的進入留出空間,就是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學習,這樣一來,你就能持續進步。功夫巨星李小龍也非常推崇這句話,他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但偏偏也許拍照拍了一陣子,我們對於攝影都難免會有一些既定的概念或方法,之後就停止學習了,也許你還是持續在拍照,我們就姑且就把這個動作叫做「輸出」,而持續學習就叫做「輸入」,沒有持續輸入新的東西,你的作品輸出當然就會無法進步,所以你會覺得無法突破瓶頸,所以你要永遠保持好奇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態要保持空杯,很快就會再上一層樓了~

5.太害怕失敗不敢嘗試
沒人喜歡失敗,它讓人失望、感到沮喪,人人避之不及,於是有很多雞湯文開始向人們灌輸「成功是一種透過努力就會獲得的結果」,然而事實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錯誤方向的努力只會讓你白費工夫,而且你知道嗎?我們從那些失敗教訓裡學到的經驗,會遠比成功本身還要寶貴。
當然,我們總是要盡量做到避免失敗。但是經歷過幾次失敗後,我們也學會了為那些未知的風險做計劃、做準備,潛移默化中這也會變成個人習慣,然後變成技術進步的墊腳石。
每一次拍攝都是試錯的機會,努力嘗試新東西,當然涉足新的技巧領域或是拍攝主題必然會伴隨著挫折,可能成品會跟你想拍的畫面不一樣,但是這些就是寶貴的經驗。我們可以試著在開始前為自己打上一劑預防針,你只要跟自己比就行了,今天只要比上次進步一點,就算沒有實質的改變,但你嘗試了新的東西,這其實就是一種進步了不是嗎?
6.得失心太重(不喜歡接受批評指教)
其實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或是攝影師都希望能夠從其他人身上得到反饋,但更多人希望聽到的是積極的正向的回饋,也就是讚美。如果看到網路上酸民的問候,也許你會沮喪,或是即便聽到批評也是表面上點頭贊同但並沒有虛心接受,萬一哪天遇到比較激烈的,可能心裡已經把對方家人都問候了遍。
但是換個角度想,我就想到蔡康永說過:「你站在1樓,有人罵你,你聽了很生氣。你站在10樓,有人罵你,不聽不清還以為他在跟你打招呼。你站在100樓,有人罵你,你放眼望去眼裡是不盡的風景。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高度不夠,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不可思議。」
相信大多數人有自知之明,能敏銳意識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而且攝影是一項不斷創造又不斷自我摧毀的過程,只要你是用心的拍攝每張照片,它都是一項無形的投資,再進一步想,從別人的評論和反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但是如果你把得失心看的過重,當然也可能只會看到退步。
7.太過注重技術或理論層面
可能這是在攝影方面上要突破瓶頸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原因了。
很多時候我們最一開始接觸攝影,就是一些理論或是硬體上的知識,例如相機的型號廠牌、鏡頭的光圈成像,所以我們會刻意尊崇理想的光線、完美的構圖、畫面的細節,有時候就會忽略了創作元素以及實際上你想表達的情感,那這樣跟AI人工智能有什麼不同呢?其實現在已經有自動拍照系統了,最常見的就是滿街的證件照拍貼機,甚至也有形象照的自動照相機台,手機攝影也可以讓你無腦按下快門產出照片,但攝影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照片會傳達你想表現的情感,以及你看這個客戶或是看世界的方式,這是我們跟AI人工智能最不一樣的地方,可能也會是攝影師沒辦法被取代的因素之一。
當然,這並不是說技術不重要。理論依然相當重要,但你不能忽略到任何一方,這兩者必須相輔相成,創意及情感自然需要可靠的技術做支撐,但當你無法突破瓶頸的時候,試著忘記那些攝影理論,照片是不是要有淺景深,是否要符合構圖的規範,甚至是不是要準焦,其實都已經是其次了,把一切都回歸到你想留下的紀錄或是想傳達的情緒,恭喜你,你已經進階到另一個層次了!!

希望以上的幾種常見原因,可以幫助你分析目前遇到的狀況以及發現突破瓶頸的方法,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可以到本頁下方領取免費的攝影教學,或是如果有任何問題,也都歡迎跟我聯繫~
你可以在臉書社團搜尋「韓森影像攝影學苑」,已經有超過400學員等著與你一起交流攝影,我也不定時會在社團發送一些對你有幫助的攝影資訊或外掛;另外,如果你有任何關於攝影想學的東西,也請讓我知道,這樣我們即將開設的攝影線上課程也更能幫助到你!
你可以在以下任一管道找到我
📍podcast 頻道🔎 攝影師不藏私
📍臉書社團🔎 韓森影像攝影學苑
📍臉書粉專 🔎 Hansen Vision
📍IG🔎 hansen.vision
📍Line 官方帳號 🔎 @191ubbrn
📍google搜尋 🔎 韓森影像